近日,首批入駐廣州教育城的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區規劃圖已經在學校內部討論,這意味著廣州教育城建設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與此同時,廣州教育城未來如何實現資源共享的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關註。市政協委員梁曉室內設計玲在提案中建議廣州教育城要吸取經驗,實現深度的資源共享,整合資源組團辦學。
  統一建設管理,實現硬件資源共享,吳哥窟本是全國大學城建設的一項初衷。高校間圖書館、體育館、後勤集團等的統一規劃使用,能最大限度地“活化”資源,發揮“城”的集聚效應,使高校建設基金更多地用在科學研究、人才引進、器械配置等學術範疇上,讓寶貴的高校資金花在刀刃上。
  廣州大學城建設之初就立志要建設“沒有圍牆的大學”,一個重要構想是“聚合”:實現硬件資源、師資及課程、信息網絡等方面的資源共享。而由於缺乏統一的統籌規劃,目前陷入“唯飯卡可共享”的尷尬。從大學城經驗看,整合資源共享需要關口前移,在設計之初就“埋下伏筆”,而不是在各大高校“各起爐系統家具竈”後才苦口婆心“求共享”。以圖書館為例,據某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各學校圖書館共建共享資源意願淡薄,人員、設備和文獻信息等資源建設上單打獨鬥,使用上各自為政,優勢互補不見蹤影。如果當初規劃時以圖書類型為標簽,建設如人文、外語、自然科學等獨立場館,而不是高校各自重覆建設,不就能倒逼高校共享資源?
  聚集31所職業學校、近十萬人口,被譽為“南方教育高地”美譽的廣州教育城,如果能吸取前車之鑒,用“共享思維”來規劃建設,在資網路行銷源配置上未雨綢繆,各種“隱形牆”自然不攻自破,資源共享便不會成為空頭支票。當然,除了硬件資源,下一步還應努力打破教學資源的“玻璃門”,爭取在學分上實現校際互認,拓寬資源共享的邊際。從趨勢上看,國外優質的教學資源都上網了,同城內的教育資源再捂著守著,製造各種“隱形牆”,實在說不過去。(廠佳)  (原標題:打破資源“隱形牆”“教育城”應凸顯“同城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41mcaf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